事件回顧:忽然閃崩的 LA 合約
6 月 4 日晚間,Gate.io 上的 LA/USDT 永續合約在短短數分鐘內出現劇烈下跌,K 線一度被拉直,導致大量高槓桿多頭瞬間「穿倉」。社群截圖顯示,1 分鐘內價格波幅高達 92%,觸發了系統連環強平,多個交易群組瞬間刷屏「又爆倉了」。
👉 立即掌握下一個潛在高波動行情,不錯過任何交易機會!
據官方說明,這次行情並非市場正常供需所致,而是 合約指數數據來源異常 與 風控規則疊加效應 的結果。
簡單來說,外部報價源短時間出現極端偏差,風控系統誤判為「合理波動」而啟動保護性平倉,最終把錯誤價格快速放大,釀成「假穿倉,真爆倉」。
兩大關鍵成因
- 指數來源偏差:LA 本身成交稀薄,部分報價源深度不足,導致報價失真。
- 風控規則僵硬:自動減倉 (ADL) 與分層清算在串接時缺乏二次驗證,機器人「把錯誤當真」,讓價格進一步失真。
官方 48 小時內回應:任何穿倉一律賠
Gate.io CBO Kevin Lee 在第一時間內發布多則推文與公告,核心只有一句話:「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錯誤,我們全權負責」。
補償細節
- 獲利可不還:已經靠錯價賺到的利潤,用戶可100%保留。
- 虧損全部包:所有因錯價出現資產為負的帳戶,平台將回補至零,總金額超 3,000 萬 USDT。
- T+1 內到帳:補償統一於事件後 24–48 小時內完成。
官方同時推出「beta 指數審核機制」,要求所有新上線合約必須同時通過三條以上獨立報價源、實時深度校驗及「熔斷閥值」三道關卡,避免悲劇重演。
用戶故事:有人一覺醒來帳面轉正,有人錯失翻倍盈利
社群裡的反饋截然相反。
- 小額用戶 Lily:原本 50U 被強平到 -320U,早晨起床「欠款」消失,反而多收到 120 USDT 官方補貼,直呼「意外之財」。
- 大戶 Vincent:持有 5 倍倉位,本可透過低價抄到底部,卻被風控強平錯過翻倍行情,官方僅補足本金,他直言「獲利機會成本難估」。
Gate.io 後續在 AMA 中也坦言,「盈利保護」確實讓平台一次性承擔巨額成本,但如果讓用戶對「穿倉負餘額」產生恐懼,長期流失遠比短期賠付更傷。
未來如何避免重複踩坑
為了把 合約價格異常 降到最低,Gate.io 公布五步整改路線圖:
- 多源指數:至少接入 CoinMarketCap、CoinGecko、三家主流交易所現貨深度,剔除極端離群值。
- 中位數熔斷:1 分鐘內偏離中位數 3% 即觸發「觀察模式」,暫停新倉。
- 雙重風控校驗:強制人工複核 ADL 名單,降低機器人誤傷率。
- 風險準備金升級:從 6,000 USDT 提升到單幣 500 萬 USDT,專項托底。
- 定期演練:每月一次「極端行情」沙盒演習,檢驗各環節響應速度。
交易者的自我保護清單
即便平台再努力,永續合約 畢竟帶高槓桿,風險自留仍是第一要務:
- 把槓桿降到自己睡得著的位置;
- 給訂單加「只減倉」而非「全倉」,避免反向波動一鍵爆倉;
- 盯緊指數偏離提醒,一旦發現閃崩或閃漲,立即撤單觀望;
- 隨時提領部分收益到鏈上,讓「交易所風險」與「市場風險」分離;
FAQ:關於本次事件的 5 個常見疑問
Q1:為什麼不是「回滾交易」而是直接賠錢?
A:回滾將影響盈利方利益,引發二次爭議;官方選擇「平台買單」效率更高,也能展現責任擔當。
Q2:普通現貨用戶會被波及嗎?
A:不涉及現貨市場,也不影響 LA 代幣在鏈上的轉帳與 DeFi 使用,僅針對合約帳戶。
Q3:我沒在 LA 合約開倉,需要主動申領補償嗎?
A:不需要。平台已鎖定穿倉地址,補償將自動到帳;部分使用者需補做 L1 鏈上簽名確認。
Q4:這筆賠付會導致平台資不抵債嗎?
A:官方公開熱錢包地址餘額約 45,000 枚 BTC、150 萬枚 ETH,完全覆蓋 3,000 萬 USDT;保險基金額外準備 1 億 USDT 防火牆。
Q5:LA 合約什麼時候才會重新上架?
A:完成指數整改與 72 小時模擬交易沙盒後即刻開放,預計 6 月 12 日 20:00 (UTC+8)。
結語:交易所的「信任紅利」
從補償公告發布到資金發放,Gate.io 用 40 小時把「危機」轉成「信任」;用戶在意的不止是賠多賠少,而是出事後有人出面解決。對所有衍生品玩家而言,選平台就是選風控與態度,希望未來需要再討論「穿倉賠付」一詞時,是一件值得誇耀而非道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