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愈发像一台高速过山车:关税、利率、经济放缓轮番轰炸,股价更是上蹿下跳。此时,投资最有效的武器并不是“猜底逃顶”,而是分散化、长期纪律地坚持适合的资产配置。下文把11种当下最受关注的资产按风险由低到高梳理,一篇文章帮你迅速缕清思路。
低风险池:3%~5%稳拿
1. 高收益储蓄账户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但高收益储蓄近年利率依旧高于传统存款,是短期目标资金(应急金、假期金)的首选。
- 开在哪里:互联网银行或券商现金管理帐户
- 注意:确保FDIC/NCUA保险覆盖,不要“高收益”忘了“安全性”。
2. 定期存单(CD)
CD提供固息且本金受联邦保险。利率看跌时期提前锁定更划算。
- 适合人群:已明确未来3个月~5年用钱节点的人
- 小技巧:构建CD阶梯,每月到期一张,兼顾流动性。
3. 政府债券
包括国债、地方债,被视为“无风险利率”基准。2025年虽仍有价格起伏,但票息稳定,可与股票形成对冲。
- 购买渠道:TreasuryDirect、券商、债券基金
- 组合贴士:接近退休或者厌恶波动者可把债券占比提升至40%~60%。
中低风险池:浮动收益,轻微波动
4. 企业债券
把钱借给跨国公司,收益高于国债,但需承担信用风险。
- 投资级债券:稳健、利率略高于国债
- 高收益(垃圾)债:收益更诱人,波动却堪比股票
故事案例:小张用5%仓位买了某科技巨头A级债券,2023~2025年稳健收息,年化4.8%,跑赢通胀。
5. 货币基金
本质上是投向超短国债、银行大额存单的资金池。
- 流动性:T+1甚至T+0赎回
- 使用场景:等待下一轮买点的“弹药库”,别让它躺活期打货币通胀的白条。
中高风险池:跑赢通胀的关键
6. 主动型共同基金
基金经理替你选股票、债券或其他资产,门槛低至100美元。
- 适合对象:没有时间研究个股的人
- 费用提醒:警惕高费率侵蚀复利;首选0.5%以内费率产品。
7. 指数基金
复制标普500、沪深300等市场指数,费率低到尘埃里,成为一种“不会打败市场,也不被市场打败”的存在。
- 时间魔法:年轻投资者全仓指数基金+定投,历史数据显示持有10年以上的胜率高于95%。
8.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像股票一样实时买卖,却拥有一篮子资产。
- 玩法升级:可通过行业主题ETF捕捉AI、绿色能源、财报季机会
- 交易技巧:用限价单,避免开盘跳空。
高风险高回报:进攻性头寸
9. 分红股
“现金奶牛”企业按季派息——股利+价差双轮驱动。
- 价值投资者:锁定连续10年分红增长的龙头,股息率2%~4%
- 退休人士:把股息当“固定收益”,派息日即可提现作生活费。
10. 普通股票
持股即拥有公司部分所有权,长期收益高但波动剧烈。
- 纪律:单只股票不超过总资产的10%
- 工具:行为金融学提醒,止损≠割肉而是保护本金。
11. 黄金资产
在全球震荡的2025,黄金已创新高,成为对冲通胀、抵御地缘风险的头号选手。
- 小白路径:黄金ETF/黄金指数基金
- 硬核玩家:实物金条+保险柜,需考虑溢价与回购差价。
场景化配置:三种常见画像
- 刚毕业打工人
70%指数基金 + 20%高收益储蓄 + 10%黄金ETF - 35岁新晋父母
50%指数基金 + 20%分红股 + 20%债券基金 + 10%货币基金 - 准退休族群
20%指数基金 + 30%投资级债券 + 35%分红股 + 10%黄金 + 5%货币基金
常见问题与解答(FAQ)
Q1:现在我该all in还是继续观望?
A:现金流>情绪。一次性投入怕震仓?可走“定投+分批进场”策略,平滑成本。
Q2:高收益储蓄和货币基金都低风险,如何二选一?
A:看时间。90天内用到的钱——货币基金;3个月~1年确定用钱的计划——锁高利率的储蓄或短天期CD。
Q3:债券会违约吗?
A:国债、投资级债违约率接近0;企业高收益债需细看评级。建议通过债券基金分散发行主体。
Q4:黄金已涨高位,还能追吗?
A:别把黄金当致富快车,而是5%~10%的压舱石。高位分批买或逢回调再加,比一把梭更安心。
Q5:美股ETF佣金低,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A:可用对冲货币ETF或持有天然对冲的行业(如全球跨国龙头)。
Q6:基金“不死不灭”,为何还会亏钱?
A:基金净值跟市场走,股市下跌基金也回撤。拉长周期+精选低成本宽基指数才是纪律。
下一步怎么做?
- 写下你的目标:买房首付、子女教育还是提早退休?
- 按时间维度划分风险等级,用本文列表里的工具箱拼配专属组合。
真正难关是坚持。把自动化定投定在发薪日后的第2天,让纪律战胜情绪。
愿每一位中文投资者都能在2025的波涛里稳住船舵,驶向财富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