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升级后,以太坊抛压为何没来?ETH价格反升的底层逻辑

·

关键词:上海升级、以太坊抛压、ETH质押、PoS机制、流动性解决方案、stETH、市场走势

一、上海升级「开闸」:1800 万枚 ETH 解锁的 7 天倒计时

4 月 13 日 6:30,以太坊 Shapella 硬分叉(市场习惯称“上海升级”)正式完成。这意味着超过 56 万个验证者、总计约 1800 万枚 ETH 首次具备提取资格。按照当前 ETH 总供应量 1.19 亿计算,此次释放比例高达 16%。升级前,市场普遍担忧:大规模解锁会直接冲击买盘、引发“开闸即跌”

然而,7 天过去,ETH 不跌反升,从升级当日的 1915 美元一路摸到 1950 美元上方,涨幅 1.83%。为何“抛压”迟迟未到?

二、预期中的抛售潮为何没来?三大核心原因

1) 解锁 ≠ 提款到账:排队机制天然节流

以太坊网络每日最多允许 5.76 万枚 ETH 提款(估算值)。按 1800 万枚总量推估,全部提完需要 300 多天。第一周实测中:

如此温和的流量,相较日交易量 412 万枚而言,仅相当于市场换手率的 六分之一,无力击穿买方深度。

2) “高位套牢”抑制抛售意愿

质押始于 2020 年 11 月,当时 ETH 价格仅 390 美元;2021 年 ETH 摸高 4871 美元后深调,一大批后期质押者仍处于浮亏。除非迫在眉睫的资金需求,多数验证者倾向观望或继续二次质押,而非割肉离场。

富达数字资产研究部指出,在 2023 年以来的反弹前,“约半数质押仓位整体浮亏”。这直接削弱了节点急于解锁兑现的动力。

3) 提前泄压:Lido、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流动性方案

早在上海升级前,市场已出现 流动性解决方案,让 ETH 的潜在抛压部分前置:

因此,真正等待上海升级才能卖出的 ETH,较市场最初估算大幅下降。

三、从 PoW 到 PoS 的三年长征:上海升级为何是“最后一公里”

  1. 2020.12:信标链上线
    仅支持存款、不支持提款,充当 PoS 的“试验田”。
  2. 2022.09:合并 (The Merge)
    PoW 主网与信标链融合,全网能源消耗骤降 99.95%,PoS 正式接管共识。
  3. 2023.04:上海升级
    补上最后缺失的提款功能,ETH 质押闭环完成。

换言之,此次升级并非新增性能特性,而是 将 PoS 机制从“功能完整”升级为“体验完整”,市场风险早已渐进式消化

四、后市展望:抛压钝化后,ETH 的“质押热潮”才刚刚开始

👉现在就能零门槛体验以太坊质押收益,点此了解收益率实时变化

五、案例速读:单笔 3.2 万枚 ETH 提款的三天走向

结论机构提款更像“换仓”,而非抛售,短时市场冲击亦极易被买盘吸收。

FAQ:关于上海升级与 ETH 可能仍有疑问的 5 件事

Q1:提款限额会不会突然提升,带来大额砸盘?
A:不会。提款速率由协议根据活跃验证者数动态调整,每日上限技术锁定,任何提案修改都需社区全体共识、至少数月才能上线。

Q2:stETH 与 ETH 是否有脱锚风险?
A:DeFi 历史上,2022 年 6 月曾短暂脱锚 4.5%,但随着 ETH 现货深度增加、套利机器人成熟,上海升级后,stETH/ETH 现报 1.0003,溢价趋零。

Q3:如果我只持有 1 枚 ETH,可以质押吗?
A:可以。通过 Lido、Rocket Pool 等协议或交易所活期产品,1 枚起投即可共享节点收益;流动性成本仅为协议抽成 10% 左右年化奖励。

Q4:质押收益未来会下降吗?
A:长期看,ETH 质押奖励随验证者增加而滑落,但以太坊链上手续费上涨、MEV 收入、再质押(Re-Staking)可能部分抵消,最新 APR 仍维持在 4–5%

Q5:ETH 会步入通缩吗?
A:合并后,日均净销毁 1,600 ETH,年通胀率已降至 -0.09%。上海升级后提款与再质押循环或将 进一步放大 ETH 的“硬通货”属性


👉深度观察:紧随上海升级的下一次重大更新 EIP-4844 将对 ETH 产生哪些新变化?

以上数据截取于以太坊区块链浏览器、Token Unlock、富达数字资产报告及公开社群研究。市场瞬息万变,本文仅供科普探讨,投资需独立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