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加密货币全指南:监管框架、基金设立与税务合规

·

当全球金融中心仍在摸索如何处理飞速发展的加密货币时,新加坡已抢先一步,正以清晰且开放的姿态拥抱这一新兴赛道。本文将系统梳理新加坡的监管思路、牌照申请流程、加密基金结构与税务要点,帮助你一站式掌握“如何在新加坡合规做加密货币业务”。

监管风向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开放而有底线的策略

新加坡金管局主席Tharman Shanmugaratnam多次对外宣示:“只要数字资产纳入监管体系,加密货币将在新加坡金融行业拥有一席之地。”这短短一句话,奠定了新加坡对加密货币“开放但有门槛”的基调。

MAS的三大监管手段

为避免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ML/TF)风险,MAS已落地三大措施:

  1. 持牌运营:任何提供数字支付代币(DPT)服务的主体,都必须获取MAS颁发的牌照,并全面履行KYC、交易监控、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义务。
  2. 精准监控:金管局使用大数据与行为分析工具,实时追踪高风险交易链路,对可疑钱包地址或交易模式进行再审查。
  3. 公众教育:MAS携手警察局商业事务部(CAD)推出多语种警示手册、网络研讨会,持续提醒散户防范诈骗与误被洗钱的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MAS迄今已发放多张牌照,包括给星展银行经纪部门的机构级执照和澳大利亚交易所的零售牌照。但这并不意味着通道彻底放开——平均审核周期超过12个月,足见新加坡对风险的审慎态度。

👉 想抢先了解申请牌照的最新成功率与时程,点击查阅官方数据与内部提交流程

如何在新加坡设立加密基金

1. 常见法律结构

在新加坡设立加密主题基金,主流法律形态有四种:

提示:若基金还附带数字代币兑换、托管或交易撮合等“支付服务”,将被额外归入《支付服务法》监管范围,需要叠加申请DPT牌照;此时通常采用VCC+子公司持牌的“双轨模式”平衡合规与税务效率。

2. 基金设立的实操争分夺秒点

税务合规:所得税、资本利得与GST

数字代币所得税判定

根据新加坡税务局(IRAS)2020年4月的指引:

由于代币种类日新月异,IRAS采用“六个贸易徽章”测试(交易频率、融资方式、持有期间、商业动机、对冲手段、会计处理)辅助判断。建议在正式入账前,由专业税务师出具法律意见书,以锁定资本利得定性并对潜在争议走防患流程。

基金税务优惠与陷阱

新加坡不征收资本利得税,且VCC架构可申请基金税务豁免计划(13U/13O),但需牢记两大要点:

👉 获取完整税务优惠清单与IRAS更新申报模板,一键直取

投资人保护:散户与机构的边界

必须重申:目前加密基金未被允许面向散户投资者公开募资。想要吸引新加坡高净值个人或家族资金,需满足下列门槛:

对散户的布局,可考虑海外SPV+新加坡管理公司的结构,再行接受合规顾问二次评估。


常见问题 FAQ

Q1:MAS的数字支付代币牌照有几类?目前最受欢迎的是哪一类?
A:大体分为标准支付机构牌照(SPI)主要支付机构牌照(MPI)。加密交易所普遍选择MPI,以便处理大额与多币种交易。2024年起,MPI的最低资本要求上调至25万新元。

Q2:VCC架构下可以用冷钱包托管全部资产吗?
A:法规要求托管路径“安全、可审计”,冷钱包方案本身被认可,但须由符合资质的托管人(银行或持牌信托)持有私钥分拆方案并进行月度对账,才能通过MAS抽查。

Q3:零资本利得税意味着代币减持完全不用缴税吗?
A:若满足“资本性质”且未被认定为“短期交易收入”,个人与基金层面的处置收益确实不用缴资本利得税。但若后续用于商业活动(流动性挖矿产生USDT利息),该部分收益可能被视为营业收入。

Q4:新加坡对NFT交易有额外牌照要求吗?
A:若NFT包含支付代币功能或具备金融属性,可能触及《支付服务法》。目前MAS采用“案例化审查”策略,建议提前递交法律分析简报申请不反对函。

Q5:是否有针对区块链初创的政府补贴?
A:有。金融管理局和科技局(EDB)联合推出金融部门技术与创新(FSTI)计划,可为合格项目提供高达70%的无偿补贴,覆盖合规审计、原型开发和市场测试费用。


写在最后

新加坡以严谨合规+开放创新的双轮驱动,正迅速成为亚洲最安全、最高效的加密资产新大陆。无论是交易所、GameFi创业团队,还是面向机构的加密资管,只要善用牌照、基金结构与税务工具三大杠杆,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稳健增长的长期落脚点。下一步,把监管要求前置、把税务优惠榨干,才能真正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