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溯:延期至4月9日的“终极答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最新文件中表示,将对贝莱德(BlackRock)iShares以太坊ETF期权交易提案的最终决定推迟至2025年4月9日。SEC解释称,需“更长时间”评估提案带来的市场结构、风险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等复杂议题。
这一延迟并不新鲜——此前SEC对现货以太坊ETF的每一步都踩刹车:从“担心市场操纵”到“等候以太坊质押规则明朗”,直至去年才勉强放行ETF本身。如今,衍生品层的突破再度被按下“暂停键”,业内人士预估,监管机构仍在观察以太坊现货市场流动性、价格发现深度以及跨市场监管机制。
一波未平:富达也跟着“候审”
几乎在同一时间,SEC针对Cboe BZX交易所代表富达(Fidelity)递交的现货以太坊ETF期权交易提案开启公众意见征询。市场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富达与贝莱德的路径几乎重叠:从发售现货ETF到增补期权,两大资管巨头继续争当数字资产投资工具“头号玩家”。意见征询期法定为21天,最终意见将成为4月评审的核心参考。
两家巨头齐动,使以太坊衍生品市场竞争骤然升温。若这两项提案闯关成功,将为机构提供更低成本的对冲工具、流动更高的策略组合,并显著提升以太坊金融化深度。
市场反应:ETHE溢价、IV曲线两重天
SEC宣布延期后,灰度ETHE二级市场溢价不仅没有收窄,反而小幅攀升。衍生品交易所数据显示,以太坊近月期权隐含波动率(IV)两天内从64%急升至81%,市场对4月9日裁决事件的Gamma风险提前定价。
与此同时,资金费率向多头倾斜,显示大量“多波动率”组合在建仓。交易者押注:只要SEC放开口子,以太坊期权未平仓量或在一周内突破120亿美元,成为BTC期权之后最具规模的加密衍生品赛道。
监管拉锯背后:四大未解难题
- 以太坊现货深度是否足够支撑衍生品波动?
若期权交易量指数级放大,短时对冲需求可能把ETH现货买盘推向极端,从而引发价格螺旋。 - 质押ETH抵押品风险敞口如何量化?
在现货ETF未开放质押收益的大背景下,期权卖方的资金成本与流动性测算缺口仍大。 - 跨市场风险传染可控吗?
以太坊生态上的DeFi借贷、再质押与期权交易三方联动,链条越长,监管越担忧“黑天鹅”连锁反应。 - 价格操纵防线在哪?
SEC要求交易所提交实时监控方案,但链上数据与CME期货、离岸交易所价差尚未形成统一监测标准。
投资者策略:三大场景提前演练
- 场景A:如期通过
短线看多波动率策略:买入4月中旬到期的平值跨式,配合逢低买入现货对冲Delta。 - 场景B:继续推迟
短线波动率收敛:卖出近月高IV期权,交易“波动率崩盘”行情。 - 场景C:全面否决
以太坊价格或有3%–6%回撤,ETHBTC汇率走弱,空头倾向为中周期主基调。
常见问题(FAQ)
Q1:SEC会不会在4月9日再次推迟?
A:历史概率不低。自2023年以来,SEC对加密衍生品已三度延期,最长跨度60天。不过,此次延期文书中首度列明“已要求交易所补充保证金要求与极端行情熔断细节”,暗示监管“问题清单”已基本定型,再次推延的空间缩小。
Q2:期权上线对散户有什么影响?
A:最大利好为交易成本下降。iShares以太坊期权费通常低于CME以太坊期货期权,交易平台也将推出0.01ETH面额的“迷你合约”,门槛直降90%,激活更多中小资金。
Q3:以太坊会被认定为证券吗?
A: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曾表态“以太坊本身并非证券”,但衍生品审批牵涉的是二级市场规则,而非标的定性。只要不出现新的政策逆转,期权通过与否与“证券”定性无直接关联。
Q4:为何SEC先放行现货ETF,再放行期权?
A:现货ETF解决的是“长期持有需求”,真正引爆剂在于期权提供杠杆与保险。监管节奏通常遵循“基础STD → 增强衍生”循序渐进,以观察市场温控能力。
Q5:以太坊质押收益未来会与期权结合吗?
A:据内部人士透露,多家管理人正测试“质押收益+X期权”混合产品,预计最快2026年上报。质押收益率可抵冲期权权利金,降低策略成本,但目前仍受限于账户隔离与税务法规模糊地带。
结语
随着4月9日倒计时启动,贝莱德、富达与全球交易员进入了“最后演练周”。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市场对以太坊金融化深度与衍生品弹性的认知都已不可逆地向前迈了一大步。读懂监管意志、提前锚定策略,才是真正的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