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再敲钟:刘革新与三次IPO的医药传奇

·

从“输液大王”到“抗生素第一股”,再到“ADC创新先锋”,72 岁的刘革新用 26 年打造了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 700 亿元。每一次敲钟,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时代同步的极限创业。


1996:100 万启动的输液帝国

1996 年,刘革新拿着东拼西凑的 100 万元、租来的旧厂房和几台报废设备,在四川创立科伦大药厂。14 年后,这家企业在深交所登台,成为众多医院输液袋背后的隐形冠军——科伦药业(002422)。核心关键词“输液大王”由此诞生。

然而,“限抗令”带来十年寒冬。2012 起,科伦药业股价横盘,负债率一路抬升。如何破局,成了刘革新下一道考题。


川宁之战:负债 172 亿后的第二曲线

从医院挂袋到医药中间体,刘革新率团队切入全球抗生素原料供应链,创立川宁生物(SZ301301)。业内把之称为“川宁之战”——仅环保改造就烧掉 30 亿元。

时间线:

至此,刘革新名下已坐拥多家 上市公司,“输液大王”升级为“全球抗生素中间体第一股”。


ADC风口下的第三次IPO:科伦博泰登陆港交所

输液走出瓶颈,中间体稳定增长,刘革新第三次转身——瞄准肿瘤领域下一代“重磅武器”:ADC 药物(抗体偶联药物)。2023 年 7 月 11 日,科伦博泰 港交所上市,发行价 60.6 港元/股,收盘市值 135 亿港元。

亮点一览:

👉 ADC赛道为何能诞生数十亿美元合作?揭开中国创新药的财富密码


从“仿”到“创”,ADC 的中国样本

ADC 药物背后的门槛极高:生物抗体、化学小分子、连接子以及工艺放大,需要 多学科交叉“拼图的完整度”。

市场预测,国内 ADC 市场复合增速 将超过 30%,到 2028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600 亿元——刘革新再次押中时代主旋律。


常见问题解答(FAQ)

1. ADC 药物为什么被称为“魔法子弹”?
它集抗体靶向与小分子细胞毒于一体,能像“导航导弹”般精准杀死肿瘤细胞,显著减少传统化疗对正常细胞的误伤。

2. 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的 118 亿美元合作含金量有多高?
该金额覆盖首付款 + 里程碑金,其中超过 20 款候选药物共享权益,被视为中国 ADC License-Out 史上单笔金额最大的一单,证明其技术价值获国际巨头认可。

3. 推出三款上市公司后,刘革新接下来还会再创业吗?
业内普遍判断,72 岁的刘革新将把精力放在 ADC 商业化与国际化,同时不排除通过 并购孵化 补充新药管线,而非重新创立从零起步的公司。

4. ADC 赛道未来最大风险是什么?
技术同质化与靶点集中。若多企业蜂拥同一靶点,则价格战激烈;更关键的是每个产品仍面临 临床失败 概率,资金沉淀巨大。

5. 普通投资者如何评估这类生物科技公司?
观察指标:

6. 为什么说“高龄创业者也能引领前沿技术”?
刘革新 72 岁仍冲在一线,说明药物研发真正的壁垒不是年龄,而是对 行业转换节点 的敏锐洞察与资源整合能力。


尾声:700 亿元只是起点

从一袋 0.25 升的输液,到全球抗生素中间体,再到肿瘤精准治疗的 ADC 平台,刘革新用三次 IPO 演绎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升级缩影。如今,他的 A 股“双子星”外加港交所新星总市值已超 700 亿元,但更大的版图——如何跑通 ADC 全球化肿瘤全周期——才刚刚揭幕。

👉 错过互联网红利?把握下一轮医药创新风口,点击掌握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