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ish与SPAC合并上市:一家估值9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如何炼成

·

谁在推动这场90亿美元的大交易?

Bullish背后的“大股东”是区块链基础设施巨头 Block.one,而负责此次借壳上市的空壳公司名为 Far Peak Acquisition(FPAC.US)。FPAC 的 CEO 正是前纽交所总裁 Thomas Farley,这层关系足以为交易所合规审核加分不少。与此同时,Bullish 收到 3 亿美元的私募投资(PIPE),领投机构 EFM 资产管理公司加上 BlackRock、Galaxy Digital 等明星基金名单,直接把新公司的初始估值推升至 90 亿美元,一举跻身最受瞩目的 加密货币交易所 行列。

Bullish的与众不同:不仅有牌照,还有流动性铰链

在多家竞品都在拼命扩张市场份额时,Bullish 主打“全链化撮合 + 订单簿深度”组合拳:

  1. 受监管牌照优先:交易平台落地前已申请美国、加拿大、直布罗陀等地牌照,降低政策不确定性。
  2. 订单簿深度维护:内部做市基金全天候挂价,官方宣称可减少 30% 的滑点。
  3. 流动性共享计划:与 EOSIO 生态的分布式应用(DeFi、NFT 市场)打通资金池,做市商可直接提 U 到交易所进行套利。

如果想深入体验更透明的链上交易机制,👉 立即查看Web3交易先锋工具,抢先锁定新机会。它提供账户、做市与市场数据一条龙服务,一键验证链上深度所言非虚。

行业对标:90 亿美元究竟贵不贵?

路线图与时间点

你或许好奇问答环节是否把这些细节都补充完整?提前奉上核心 FAQ,帮你快速扫清疑惑。

常见问题与解答(FAQ)

Q1:Bullish 与 Block.one 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分拆再上市?
A1:Block.one 是 EOSIO 的研发公司,手握大量 EOS 代币资产。分拆 Bullish 有助于专注交易所赛道,减轻 Block.one 社区治理与合规负担;同时独立上市可以更灵活引入战略股东。

Q2:90 亿美元估值如何测算?
A2:以 Beta 阶段机构用户 GMV(交易总额)50 亿美元为基准,采用 1.8 倍 GMV 倍数 + 未来三年折现增速,叠加牌照溢价 15%,计算出企业价值约 90 亿美元。

Q3:散户何时可以注册?
A3:官方预计 2021 年底正式版上线后即可开放 KYC,非美国居民首日可通过 Web 入口或移动端注册。

Q4:与 Coinbase 相比手续费如何?
A4:Bullish 计划在 Beta 期实施“零现货手续费”,通过做市商价差弥补成本;永续合约预计收取 0.03%-0.05% 的 Maker/Taker 费率,低于 Coinbase Pro。

Q5:资金安全如何保障?
A5:冷热钱包多重签名、链上审计持续公开,第三方托管机构(BitGo)提供 1.5 亿美元保险池。与此类产品同样采用 MPC 技术,👉 点此了解专为加密资产量身打造的保险与托管方案

Q6:Bullish 会发行平台币吗?
A6:官方尚未确认,但透露将预留 10% 股权激励池,未来或转向“股权+治理代币”双重结构,持有者可享交易返利与提案权。

如何理解 Bullish 带来的市场变量?

  1. 监管红利:Farley 团队出身传统交易所,熟悉 SEC、FINRA 审核流程,获批概率高于普通加密初创。
  2. 技术首创:EOSIO 的高 TPS 可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情况下,积累高并发交易数据,用于反哺流动性算法。
  3. 深度资本矩阵:背靠 Block.one 8 位数 EOS 储备 + BlackRock 买卖流量接口,理论上可快速复制“币本位 + 法币入口”双通道。

与此同时,市场对高估值 SPAC 合并未必全然买账。一旦上市初期无法在零售端打出用户裂变声量,估值回落可能在所难免。届时,以 加密货币交易所 为关键词的搜索量、社媒热度将主导短线股价波动。

结语:Bullish 之后,留给后来者的想象空间

当重量级金融机构持牌入场,传统交易所高管亲自下场,加密行业的“上市窗口”已从纯粹的币价筹码博弈,转变为“合规+市场规模+技术优势”的综合较量。如果你正考虑布局 加密货币交易所 赛道,不妨深入研究 Bullish 正交展开的牌照策略、做市模型及社区运营三级火箭,或许能在下一轮牛市启动前,提前站上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