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场寒潮下的逆势乐观:两大投行集体上调Coinbase目标价

·

“在过去24小时,比特币跌破9.4万美元、以太坊大跌超3%,而Coinbase却罕见收到投行‘双重看涨’礼包:Keefe, Bruyette & Woods目标价从255美元飙升到305美元,Canaccord更是一口气调高至400美元。”

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正成为近期加密圈讨论最热的焦点。本文带你拆解:为何基本面被看多,币价却反向承压?监管风向到底释放哪些信号?以及2025年Coinbase最被忽视的增长引擎到底在哪里。


一、CoinbaseQ4财报的三个超预期亮点

关键词:财报亮点、Coinbase收入结构、订阅收入占比


二、投行上调逻辑:监管“友好度”与稀缺赛道的双重溢价

Keefe, Bruyette & Woods观点

分析师Voigt提出“稀缺性的长期Beta”概念。在他看来,美国本土真正具备合规牌照+零售规模效应+机构托管资质的交易所,目前一只手就能数完。而Coinbase兼具这三张底牌,天然拥有长期估值溢价。

Canaccord展望

Vafi模型预测2025 Q1总营收将到达20亿美元,其关键假设有二:

  1. 比特币现货ETF持续吸金,带动Coinbase托管费率收入;
  2. 证监会(SEC)明确稳定币储备收益可计入企业利润,直接利好USDC业务线。

关键词:监管顺风、稀缺赛道、ETF托管费、稳定币储备收益


三、为何股价不升反降?情绪面与宏观流动性双重夹击

关键词:情绪面、宏观流动性、估值折扣


四、2025年最值得跟踪的三条增长曲线

  1. “质押工厂”规模化运营
    在以太坊PoS全面成熟后,Coinbase在美国及欧盟均已拿到合规质押牌照,成为仅次于Lido的第二大节点运营商,质押池已突破650万ETH。
  2. Base Layer2网络的收入再分配
    每出现一笔Base链上交易,Coinbase即可抽取10%的排序器利润。按照Base目前日均240万笔交易估算,仅此一项年化收入已突破9000万美元。
  3. 机构托管“白标化”服务输出
    传统券商、养老基金甚至部分国家主权基金,正在寻找合规托管通道。Coinbase的Prime Broker平台,已经开启白标B2B模式,预计2025年可带来2–3亿美元收入增量。

关键词:质押收入、Base Layer2、机构托管


五、常见疑问FAQ

Q1:现在还是买入Coinbase的好时点吗?
Coinbase短期走势更像高杠杆比特币。若你看好BTC年内重返10万美元上方,且SEC稳定币法案如期落地,微观层面估值具备向上弹性。需注意仓位控制和分批进场。

Q2:监管仍有诉讼悬而未决,会否变成“黑天鹅”?
现有诉讼主要集中在Pre-2023年上币标准问题,赔偿金额料在3~5亿美元。公司已计提法律准备金,主动性风险有限。风险评级:中低风险。

Q3:与Strategy(MSTR)相比,投资逻辑有何不同?
Strategy本质是杠杆做多BTC的“类ETF”,Coinbase则是捕捉加密经济全链路红利的平台。风险收益属性不同:MSTR波动更大,Coinbase可参考平台股估值。

Q4:稳定币USDC储备利率变动会影响多大?
按模型测算,若美联储再度降息50bp,USDC储备收益预计下滑7500万美元/年,占总税后利润不到4%。敏感度可控。

Q5:小散户能否参与Base网络节点?
暂不支持第三方运行,但可参与基于Base的Restaking协议,赚取额外收益。具体👉 一键了解如何在去中心化生态里放大稳定币收益


六、策略师忠告:把故事拆成两段看

第一段是“政策蜜月期”:任何监管明确度的提升,都会带来估值修复。第二段是“盈利兑现期”:真正决定股价上限的是质押、托管、Base三条高速成长曲线,而非单纯炒BTC现货。

因此,对于长线资金而言,聚焦“盈利可预测”而非“交易量波动”。把Coinbase当做加密经济的基础服务提供商,而非一家纯粹的线上券商,才能拿到战略级Beta收益。


展望2025,任何关于“永续牛市”或“终局熊市”的极端情绪,都会在此区间反复验证。真正值得关注的,只有两件事:

  1. 监管口径是否越来越透明;
  2. Coinbase能否把“预期收入”变成“会计科目”。

守住这两点,你就抓住了这只“加密沉浮里最硬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