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4337 已通过审计:Web3 账户抽象革命正当时,不兼容的 DApp 将被淘汰?

·

以太坊账户抽象方案 ERC-4337 的核心合约 2025 年顺利通过 OpenZeppelin 审计,现已部署到以太坊主网及所有主流 EVM 链。对「私钥绑定、Gas 复杂」等痛点彻底开刀,下一波 Web3 入口红利正式开启。若 DApp 不跟进,将在下一轮用户体验争夺战中直接掉队。

账户抽象(AA)背景

为什么“产权分离”是账户抽象的目标?

传统 EOA(Externally Owned Account)= 私钥即资产。一旦私钥丢失,NFT、代币统统蒸发,体验门槛地狱级。
账户抽象要做两件事:

  1. 资产逻辑私钥逻辑 彻底分离;
  2. 智能合约钱包 以与 EOA 同等成本运行。

ERC-4337 与历史折中方案对比

1. 多签合约钱包

优点:集体签名、可社交恢复。
缺点:部署费高、无法直接批准原生 Ether 交易,流程笨重。

2. 元交易标准(Meta-Transaction)

优点:代付 Gas,提升易用性。
缺点:需中心化中继器,普适性低,常被钓鱼。

👉 掌握下一步:为什么 ERC-4337 产业链机会已拉开序幕?


ERC-4337 如何实现「产权分离」?

运作原理

它跳过共识层改动,完全在 应用层 运行:

涉及角色

交易执行流程

  1. 钱包在本地构建 UserOperation。
  2. Bundler 竞价,挑选利润最大化一组。
  3. EntryPoint 验证签名 & 余额,执行;Paymaster 为手续付费。

功能举例:EntryPoint 合约

只部署一次,所有 DApp 共享,无须再写复杂验证逻辑。简化入口、压缩 Gas,统一审计面。


官方合约审计报告解读

OpenZeppelin 发现的问题几乎已全部修复,最核心结论:

实践中发现的原标准缺点

  1. UserOp Mempool 洪泛攻击:缓解策略见下文 Bundler 部分。
  2. gas estimation 难:模拟窗口限制太严,已在 v0.7 调整。
  3. BLS 聚合尚未全面上线:链上验算成本下降 40%,但 signature 检查逻辑需降权,避免一次 revert 污染整批交易。

官方实现中的五大创新

  1. 有限域 Dos 防御

    • 通过 固定仿真 GasOpcode 白名单,让攻击者无法通过 冷门 SSTORE 拉高矿工成本。
  2. BLS 批量签名

    • Bundler 一次 bundle 可压缩 1,000+ 签名为单条 96 bytes 数据,吞吐≈提升 8 倍。
  3. Gas 极简路径

    • 钱包验证签名直接拉取 预编译合约,比 ERC-2771 减少 20~30% 字节码。
  4. Bundler 清晰流程

    • 官方实现使用 P2P Mempool 原型,交易广播延迟从 500 ms 降至 <100 ms。
  5. 信誉系统

    • Paymaster 代付失败率UserOp 反序列化成功率 打分数,低分者打包费飙升,恶意 Bundler 自动排雷。

合约审计后可以直接用吗?

当然可以。开发者今天即可在主网调用 EntryPoint v0.7:


Bundler 最新进展


为什么你应该现在关注 ERC-4337?

  1. 用户体验指数级升级:零私钥、社交恢复、Gas 代付,一次安装即可扫清新手障碍。
  2. 开发者红利:官方 SDK 已将交互层简化到 5 行代码,适配成本低至 2-3 天。
  3. 投资风口:#账户抽象概念、#智能合约钱包、#Bundler 赛道锁仓量半年增长 5 倍,交易所、托管机构都在追。

👉 抢占早期红利:三分钟教你把现有 DApp 无缝升级到 4337


常见疑问 FAQ

Q1:智能合约钱包会不会更贵?
A:升级后日常 UserOp 的 bundled Gas ≈ 原生 EOA 水平;加上 Paymaster 代付,用户可完全 0 Gas。

Q2:Matamask 会不会支持?
A:官方已透露 Snaps v2 将内置 4337 Provider API,2025 年 Q4 全面开放。

Q3:ERC-4337 与 ERC-6900(模块化账户)是什么关系?
A:4337 提供交易层抽象,6900 定义模块标准;二者可叠加,形成「乐高钱包」。

Q4:硬件钱包还能用吗?
A:可以。Ledger 正在实验 BLS 批量签名固件;短期内用传统私钥签名,未来支持 FIDO2、Secure Enclave。

Q5:普通用户该怎样迁移旧钱包?
A:只需在支持 4337 的钱包 UI 点击「一键迁移」,后台将通过 社交恢复人投票 完成控制权转移,资产零丢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