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喜欢香烟,但我捍卫你吸烟的权利。”——JPMorgan CEO Jamie Dimon把这句话原封不动地换成了“比特币”。一场姗姗来迟的权限开放,背后是整个华尔街对传统资产配置逻辑的大改写。
一向唱衰到“松口”:JPMorgan的策略弧线
2017年时,Dimon曾经公开把比特币称作“骗局”,郁金香泡沫论调年年上演。8年过去,他依旧在公开场合对加密货币提出强烈质疑,但银行的实际行动第一次大规模背离了这位掌门人的个人立场。
核心看点:
- 个人立场不变——CEO仍持怀疑态度。
- 商业立场转弯——客户需求倒逼银行必须提供通道。
- 托管策略谨慎——JPMorgan只提供交易入口与账户展示,不持有或托管BTC私钥。
业务细节:谁可以?怎么买?操作界面长什么样?
- 准入门槛
仅向“Wealth Management”理财客户开放,资产规模通常超过250万美元。 产品形态
- 通过现货比特币ETF通道,直接反应到客户组合明细。
- 银行内部系统把BTC列为独立资产类别,可与股票、债券并排查看。
- 费用结构
手续费0.65%起跳,略高于现金ETF,但低于多数加密交易所现货费率。
五大关键词直击华尔街态度拐点
- 高净值客户
- 比特币ETF
- 资产多元化
- 主流机构采纳
- 数字资产业务线
这些高频词汇在过去两个季度的机构路演与路演PPT中被反复提及,侧面佐证了比特币从“幻想”到“资产”身份的转变。
时间窗口:为什么是现在?
- 价格信号——BTC站稳10.5万美元,年内回撤幅度低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 监管窗口——SEC年初默许的ETF扩容指引降低合规风险。
- 同行压力——Morgan Stanley、Fidelity均已推出类似服务,客户外流即时警报。
同类对标:JPMorgan vs. 摩根士丹利 vs. 高盛
| 以口语化简洁表述,三家银行操作差异体现在“托管+费率+风控”三维度:
- JPMorgan:只做通道,不托管,费率中等,风控最严。
- Morgan Stanley:去年已开放现货ETF申购,托管由第三方信托完成,费率稍低。
- Goldman Sachs:对机构开放BTC远期合约,对零售仍以基金模式曲线入市。
在高端理财赛道上,“能买”已成为基础服务,“费率+安全”成为差异化重点。
延伸场景:传统财富经理如何答疑?
Q&A :高频担忧一次说清
1. 我在JPMorgan买的BTC到底归谁?
归你。银行只提供报表展示,BTC由ETF发行方托管,私钥与你无关,但你在常规资产界面即可看到实时市值与盈亏。
2. 会不会因为没有冷钱包而被冻结?
不会。你持有的是ETF单位份额,而非法定意义上的链上BTC,冻结难度极高。
3. 需要重新开加密货币税务吗?
不需要。与美股相同,年终资本利得税由银行一次性代扣申报。
4. 手续费会比Coinbase便宜吗?
单看交易成本略高,但免去了链上转账、热钱包管理费等隐藏成本,对高净值客户更省心。
5. 是否会被用于洗钱风险监管盯上?
银行会监控大额流向,可疑交易会触发老式KYC流程,但属行业通用风控,不针对BTC。
6. 未来会否增加其他币种?
内部路线图显示ETH正在评估中,但Solana、狗狗币尚无时间表。
投资者角度:下一步怎么做?
- 先审视资产配置
BTC作为另类资产建议权重不超过总资产15%。 - 再决定入场方式
若已拥有JPMorgan账户——直接呼叫理财经理一问便知。
若无——现货ETF+安全托管组合拳依然是最低学习曲线方案。 - 长期 FTP 点位参考
多家华尔街模型给出2026年底EBIT预测中位数区间8.8–9.4万美元,超高波动的上行case仅为“黑天鹅”叙事推高。
结语:Jamie Dimon不在乎,但市场在乎
从“骗局论”到“权限开放”,这位70岁的CEO用一句“我不抽烟但捍卫你抽烟的权利”完成了华尔街最具标志性的口嫌体正直示范。市场再一次验证:情绪可以反对,趋势无法阻拦。当最大的保守派银行都已放下戒心,整个数字资产行业的叙事也正式切换到了下一关:如何在传统金融框架内赢得长期信任与持续增长。